緋櫻緋雨 發表於 22-6-2012 19:32:59

解析荷蘭失敗的原因:才華橫溢是把雙刃劍

荷蘭隊在最後一役中哭著離開了——他們舉手投降,現在灰溜溜地從北歐回家了。在死亡之組中的三場失利挫傷了荷蘭人的自尊,損毀了他們的名聲,並且留給他們一個大大的問號:範馬爾維克該留任嗎?小組被淘汰當然是一種永遠潛在的可能性,尤其與其他三支世界前十的球隊被分在同一組的時候。雖然如此,他們失敗的方式非常值得深思。

不滿的情緒始終籠罩著球隊,這也削弱了在南非建立起來的脆弱的團結。守門員斯特克倫堡儘管之前表現不佳,還擁有兩名高水準的替補,卻還是打了全部的三場比賽。而荷蘭人的防線“堅韌”得就像紙糊的一樣。像斯內德和範佩西這樣的核心球員也僅僅發揮了他們能力裡極其有限的一部分。

如果範馬爾維克還有哪怕一絲絲保住飯碗的希望,他就要非常努力地去找球員們談話(可能還得非常迅速地),以此來矯正他的“作品”:荷蘭國家隊的紊亂輪換。在他的執教中,荷蘭隊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還有那時不時出現的暴力流和一種浮躁的傾向。

在這屆杯賽開始之時,指望荷蘭隊能取得2010年世界杯時的成績就是不切實際的。首發左後衛皮特斯因傷離隊,中衛馬泰森在俱樂部比賽中受傷,也沒能及時復出。雖然荷蘭隊在預選賽中表現強勢,但他們兩年前取得的成績確實有超常發揮的成分。

從現狀來看,荷蘭隊根本無法重現當時的狀態。糟糕的運氣是一方面的原因。但荷蘭足球體系的傳統也從另一角度導致了這一情況。

與世界上其他的國家隊和俱樂部不同,荷蘭隊將足球理念置於其他東西之上:就像同樣深受克魯伊夫影響的巴薩以及它在英國的小兄弟斯旺西一樣,荷蘭人喜歡將教練的個人技戰術偏好最小化的體系。

荷蘭人踢的是全攻全守的足球。這是一種注重球員之間換位的系統。相對於中規中矩的4-4-2陣型,全攻全守就像是一位流體力學博士生。這種包羅萬象的體系在荷蘭的各級青年代表隊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出現。全攻全守雖說是荷蘭隊勝利的支柱,但也有顯而易見的缺陷。

荷蘭的足球文化在場上註重即戰力,這也充分保證了年輕人長成之後能及時進入國家隊。這使得國家隊的新老交替更為容易,而現在荷蘭隊的平均年齡僅為24.7歲——雖然這幫人被稱作是27-31歲的“黃金一代”。

但這樣的體係也導致了天賦的重疊。近年來,荷蘭隊最好的球員都踢著同樣的位置:后腰、影鋒和中鋒,時不時的也有一些邊路球員出現。這些年荷蘭的首發11人中也很少有所謂古典的中場出現。而自斯塔姆以來最好的中衛大概就是由右後衛半路出家的海廷加了吧,而海廷加身邊的都是些真正意義上的短工,諸如馬泰森、博拉魯茲、奧耶、鮑馬之流。

內訌很明顯也是荷蘭2012年歐錦賽的潰敗的罪魁禍首之一。這次的內訌源於像斯內德、範佩西和羅本這樣的先生級的人物無法為了球隊而犧牲小我。雖然球隊的深度可以激活整支隊伍,而球員競爭則可以確保更佳的表現,但在現在這支荷蘭隊中,這樣的互相比拼抑制了他們的發揮。

我們並不是要指責這種將足球哲學與國家傳統捆綁起來的策略。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西班牙和德國在他們的足球傳承中也使用了類似的方法。這樣全方位的“手段”無疑促進了多方面的發展:年輕球員能及早成熟,球員挑選的標準維持著一定延續性,就算每隔幾年的教練變動(同時也意味著信息、訓練以及球員挑選標準的變動)也能在一定意義上保持球隊穩定。

對於單一足球理念的盲從肯定是愚蠢的,荷蘭人需要在他們從中汲取的法則中再加點料。雖然在本屆杯賽失利,你能想像荷蘭隊跌出世界排名前十嗎?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現在的球員構成有很大的重複性。范德法特還是斯內德?亨特拉爾還是范佩西?范博梅爾,德容,還是一起上?

如果荷蘭足協讓范馬爾維克留任的話,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預選賽開打之前,他有一大堆待做的決定。

http://soccer.hupu.com/column/42242.html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析荷蘭失敗的原因:才華橫溢是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