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情緒「暴漲」 台灣經濟必更糟
台灣大學生進佔立法院,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民進黨包圍立法院聲援,形成本土保護主義大合唱,表面上維護台灣利益,實質上對協議帶來的龐大商機和就業機會拒諸門外。《兩岸服貿協議》是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框架下的跟進協議,雙方開放服務業市場。任何協議都是互有取捨,這一協議肯定是台灣取得比較多,原因是台灣服務業水平和香港一樣較內地優勝,具有競爭的勢頭,而內地經濟開放改革正積極擴大服務業所佔比重,預計可以產生持續可觀的「改革紅利」,內地對台灣開放的市場,遠比台灣本土市場為大,對台灣經濟和就業都利多於弊。
從政治層面而言,北京方面希望透過經濟互利來促進兩岸交流,構建和諧關係。如果有關協議會導致台灣民不聊生,根本不符合北京的盤算,所以一定以台灣得益為大前提。
國民黨馬英九上台,矢志令陳水扁年代搞得一塌糊塗的台灣經濟重拾正軌。中國大陸驕人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各地都千方百計加強對華貿易關係,台灣需要打破孤立,融入這股洪流,以促進兩岸貿易來帶動經濟。
兩岸協議 對台利多於弊
香港早已透過與內地簽署《更緊密經濟貿易安排》,得到近水樓台早人一步之利。幾年前台灣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追上,由於第一步開放範圍有限,雖然在範圍內的經濟活動大幅增長,但是好處不夠明顯,台灣去年經濟增長在亞洲四小龍中仍然敬陪末席,失業率始終未能跌破百分四。今次的開放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協議,本應是刺激台灣經濟的強心針。兩岸互相開放市場,但部分台灣人有種種憂慮,擔心市場會被財雄勢大的大陸巨企侵佔,小商戶遭排擠;擔心文化產品甚至食肆要迎合大陸人口味,令台灣特色不斷褪色;擔心進一步開放大陸客赴台自由行,帶來種種商機之餘又會產生類似「逼爆香港」的副作用。 ADD OIL HONG KONG 689 下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