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睇到心思兄do有整到,好似撞左........
不過我整果d係日本戰國歷史
內容有80%係真實,
我只係個整劇新手,
不過do希望令你地知更多日本戰國歷史,
同埋有多個game玩
記得地圖唔好用全地圖呀~~~thx^^
請多多回復~~~
挑戰華麗,真實感,地圖視野之藝術品!!AOC視覺之極限!!
華麗です,真実味挑戦.地図視野の芸術品!!視覚の極限!!
===================================================
桶狹間之役
1560年,今川義元親率二萬五千大軍意圖上京.要上京,路過清州城是一定的.所以,今川義元決定順勢攻下織田氏-清州城.
在抵達清州城邊境時, 當地邊境村民請今川義元軍於村莊晚宴,擺筵席.
當晚, 織田信長親領三千騎兵從山上衝下奇襲村中的今川二萬五千軍.
今川義元以為可以輕而易舉滅掉織田氏,不料卻遭僅三千兵的織田信長奇襲,結果今川氏全軍覆沒,主帥今川義元授首陣亡。
桶狹間之役
是日本史上最負盛名的戰役之一,與關原之戰齊名。原本東海道一帶勢力最強的的今川氏從此沒落,
而獲勝的織田氏則由弱轉盛,進而席卷天下。這事件可說是日本戰國時代由分轉合過程中最重要的分水嶺。
以後今川氏迅速衰亡,而青少年期被人蔑稱"尾張的大傻瓜"的織田信長則一戰成名,
另外松平元康(後來改名為德川家康)也脫離了在駿府城(今川氏的根據地)的十一年人質生涯。
...
......
織田信長說當時他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晚天下雨,今川軍視野下降.
地利-今川軍於村莊晚宴,擺筵席.戰意大降.織田信長三千騎兵於山坡,地勢佔上風.
人和-正是織田所有忠義的士兵
=======================================================================
川中島會戰(第4次)
永祿4年(1561年)9月10日 .
世人一般所說的川中島會戰,指的就是這次戰役。
信玄原本的計劃是以海津城為餌引誘越軍,再從背後將之一網打盡。謙信反而死守在妻女山中.
無法推知謙信意圖的信玄在24日離開了鹽崎,改將大軍駐紮在茶臼山。
只要在此地布陣的話,就能切斷留在善光寺平的越後後備軍與妻女山本軍之間的連絡;如此一來,即使不願意,謙信也非採取行動不可了。然而謙信依然沒有任何行動。
從較妻女山要高峻許多的茶臼山下望,可以看見伴同謙信大軍同來的能樂舞者等,正隨著笛聲大鼓的伴奏起舞,陣中一片輕鬆氣氛。
等得不耐煩的信玄於是在5天後的29日移師進入海津城。
在城中與諸將們展開軍事會議後的結果,最後決定採用的戰術便是有名的「啄木鳥戰法」。
所謂「啄木鳥戰法」,便是由高阪彈正所率領的先鋒1萬2千軍夜襲妻女山的西南後側,將上杉軍追向川中島,
在川中島則有著信玄的八千軍在埋伏等待著,然後就此將上杉軍一網打盡;就如同啄木鳥會啄樹的另一端,
將蟲兒嚇出洞口後再將之吞食一般。
但是就在計劃實行的前一天傍晚,在妻女山山頂偵查的謙信由敵陣中比平日要多的炊煙以及人馬不穩的浮動氣氛中查知敵人就要有所行動了。他在這妻女山固守了20日之久,所等待的就是信玄出動的這個時機。
謙信在當晚留下約百人的勇將,在妻女山的各處燃起篝火,好讓武田軍以為主力軍還在山上,然後在11時左右率領全軍下了妻女山,經過淺灘越過千曲川。
聽說上杉軍在這天晚上捕殺了發現這項行動的敵軍偵察員17人,因此才能瞞過信玄軍的耳目。武田信玄擅長在作戰時利用忍者等來搜集情報,但看樣子上杉軍的反間諜組織要更勝一疇。
越軍重新布下「車懸之陣」,來到在川中島中央的八幡原布下「十二段鶴翼陣」的信玄軍之前。
直至夜明日昇之前,信玄軍都沒有發現越軍的行動。朝陽昇起之時,信玄軍在包圍著他們的川霧約4、5百公尺的彼方聽見了人馬的喧鬧聲,覺得可疑而前驅一看時,預料之外的敵人大軍赫然出現在眼前。
為此驚愕恐慌不已的信玄軍想重整軍勢之時,越軍已如怒濤之勢猛攻過來,兩軍遂陷入一片大混戰中。
在持續的混戰中,由於戰況遲遲無法有決定性的突破,感到焦躁的謙信不顧部下的勸阻,隻身驅馬殺進信玄軍中。
謙信找到信玄的本陣,向坐在陣中的信玄砍了三刀。信玄則舉起軍配(指揮用的鐵扇)抵擋,在軍配上留下了七道刀痕。
這就是川中島會戰中有名的「三太刀七太刀」。謙信雖然希望能在此分出勝負,無奈信玄的側近已驅前保駕,謙信只有策馬離去。
在這場亂鬥之中,除了信玄之弟武田信繁、諸角豐後守•山本勘助、初鹿野傳五郎等人,有4千6百餘人戰死,而信玄及嫡男太郎義信也負傷,就在信玄軍幾乎要全軍覆沒之際,被謙信軍甩下的高阪彈正1萬2千軍自妻女山趕來救援了。
上杉軍受到兩面夾擊,漸漸露出敗勢,渡過犀川往善光寺方面退去時,已經是敗走的狀況了。
謙信在善光寺結集了4千餘的殘兵,在10月上旬回到春日山城。而信玄在八幡原整備全軍之後,在晚上10時左右進入海津城,翌日出發回國。此次戰鬥的死傷率,上杉軍是72%,武田軍是88%,這是即使在戰國時代也十分罕見的高死傷率,也可以說明此次戰鬥的慘烈。
.......
在高阪彈正所著的『甲陽軍鑑』中,記載著自清晨六時開始的前半戰局是上杉軍占優勢,而自早上十時之後的後半戰局則是武田軍的勝利。但是武田軍除了信玄之弟及軍師山本勘助戰死外,信玄父子也負了傷;而且上杉軍的戰死者大部分都是在撤退之時因武田軍的追擊而在犀川的急流中溺死的,由此點來看,武田軍的敗色相當濃厚。
不過從全體的觀點來說,謙信並未攻下武田在川中島的據點海津城,因此對信玄的信州支配可說是一點影響也沒有;雖然謙信本身是立下了「三太刀七太刀」的美名,但調動如此大軍又損兵折將的結果,也很難說是得到了真正的勝利。
以戰鬥力來說是上杉軍的勝利,而以領土的確保來說是武田軍的勝利,總結來看則可以說是不分勝負。
[ 本帖最後由 PeterCheon 於 31-7-2008 18:37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