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舉報
(汗 用了兩小時終於找到了一本七年前的作品 (拖 剛剛用兩年前的scmp擊飛一隻伏在神姬盒上的螳螂 orz 蝦蛟 發表於 4-5-2009 17:16
螳螂在香港是珍稀品種呢(跪地哭 dh 發表於 4-5-2009 19:34
打人的學生就是校園的欺凌者?城大一項調查發現,七成中學生的攻擊行為是心靈受創後的自衞表現,卻因個性衝動被劃為壞學生,餘下的三成才是真正的欺凌者,當中不乏就讀名校、成績優異的「乖學生」。他們聰明、行事有計劃,往往能逃過老師的法眼。而成長於再婚家庭的青少年,攻擊他人的傾向比完整家庭的子女高出三成。 記者:王智君 城大於 06至 08年期間,成功訪問了近 1.5萬名中一至中三學生及6,000名家長,了解學生的攻擊行為與家庭結構關係。調查發現,有攻擊傾向的學生佔整體20%,當中七成屬「反應型攻擊者」。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馮麗姝指出,這類攻擊者常被誤認為欺凌者,而事實卻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因經常受家人責罵,甚至虐打,而變得對外界的威脅過份敏感,從而採取攻擊性的行動自衞。 「黑社會大佬都係呢類」 現就讀中一的阿儀是典型的「反應型攻擊者」。她成長於一個暴力家庭,經常被哥哥姐姐虐打,但母親卻視而不見,令她嚴重欠缺安全感。一次她與朋友吵架後,看見對方與其他同學「細聲講、大聲笑」,便認定他們是說自己的壞話,情緒突然失控並出手打傷同學。 馮麗姝表示,餘下三成的「操控型攻擊者」才是真正的欺凌者,而第一組別(Band1)學校中有攻擊傾向的學生多屬此類:「佢哋好聰明,攻擊前會理性評估風險,好有部署,老師好難罰到佢哋。黑社會大佬其實都係呢類,即使犯案都好難俾人捉到。」反之,「反應型攻擊者」主要是第三組別( Band3)學校的學生。 調查又發現,成長於再婚家庭的子女,其攻擊別人的傾向比完整家庭的子女高出三成、比單親家庭的子女亦高出近兩成。馮麗姝解釋,這是由於再婚家庭面對的問題比單親家庭更複雜,包括繼父母的角色混淆及雙方的適應問題等,以致繼父母在孩子管教上出現困難。 為了防患未然, 09-11年度的校園欺「零」計劃的服務範圍將會由中學擴展至小學,內容包括學生輔導小組、老師工作坊及家長講座,費用全免。 兩類青少年欺凌者特徵 放大圖片 -表現- 操控型:以暴力展示實力、智力較高擅於爭辯 反應型:認定別人懷有惡意、注意力不集中 -情緒- 操控型:冷靜、理智,但缺乏同情心 反應型:衝動、容易發怒及失控 -欺凌行為- 操控型:有計劃地恃強凌弱 反應型:攻擊別人時不計後果 -社交- 操控型:喜歡聯群結黨 反應型:被孤立,不受歡迎
這樣說起來這隻算迷你 只有兩隻手指般大 我小六時曾用檢到的生存遊戲槍把一隻半隻手掌那麼大的螳螂送去見上帝 (默 怎麼我好像全中了 orz 蝦蛟 發表於 5-5-2009 11:05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並轉播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Nakuz.com |網站地圖
GMT+8, 22-5-2025 01:15 , Processed in 0.025588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