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日本手機遊戲APPS下載] 手機遊戲專區 熱門短片

型男索女 
樓主: 翾欞

中國圍棋故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18-12-2008 18:28:0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十章 才爭一著終難強,獨有人間國手。 (下)

此後三十年間,他遊歷吳楚各地,與眾多名手對弈,交流棋藝,五十歲以後,和范西屏一樣,也客居揚州,教授學生,為培養下一代花了不少心血,他的學生很多,但他始終很謙遜。晚年在揚州,他還寫了不少圍棋著作,為後來棋手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施襄夏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面貌出現在棋史上的。在《弈理指歸•序》中,施襄夏對前輩和同輩棋手有十分精粹的論述:「聖朝以來,名流輩出,卓越超賢。如周東侯之新穎,周懶予之綿密,汪漢年之超軼,黃龍士之幽遠,其以醇正勝者徐星友,清敏勝者婁子恩,細靜勝者吳來儀,奪巧勝者梁魏今,至程蘭如又以渾厚勝,而范西屏以遭勁勝者也。」

正是基於對其他棋手如此深刻的研究分析,施襄夏集各家之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顆閃爍異彩的明星。 鄧元穗說:「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遠」,「定庵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深謀遠慮,穩扎穩打就是施襄夏棋風的主要特點。施襄夏自己也說過:「蓋窮向背之由於無形,而決勝負之源於布局也。」他在《自題詩》中寫道:「弗思而應誠多敗,信手頻揮更鮮謀,不向靜中參妙理,縱然穎悟也虛浮。」施襄夏特別強調這個「靜」,他在《凡遇要處總訣》中說:「靜能制動勞輸逸,實本攻虛柔克剛。」這和他說的「化機流行,無所跡向,百工造極,咸出自然」,「棋之止於中止」,是一個意思。「靜」即是」自然」,即是」止於中止」,也就是當年梁魏今對施襄夏說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這並不是提倡被動。施襄夏一向重視爭取主動,他曾說:「逸勞互易忙須奪,彼此均先路必爭。」這與「靜」是不矛盾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關鍵還在「行」和「止」都必須是主動的,這樣纔可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實攻虛,以柔克剛,這正是施襄夏棋風的奧妙所在。

施襄夏在理論上也貢獻很大,他是在認真總結了前人棋著的得失之後,寫出自己的著作的,他十分推崇《兼山堂弈譜》和《晚香亭弈譜》,但也大膽、尖銳地指出了它們的缺陷,他在自己的《弈理指歸。序》中說:「徐著《兼山堂弈譜》誠弈學大宗,所論正兵大意皆可法,唯短兵相接處,或有未盡然者。程著《晚香亭弈譜》惜語簡而少,凡評通當然之著,或收功於百十著之後,或較勝於千百變之間,義理深隱,總難斷詳,未人室者仍屬望洋猶嘆。二譜守經之法未全,行權之義未析也。」這種科學態度是難能可貴的,這使得施襄夏的著作較前人有了很大發展。他的《弈理指歸》二卷,是我國古棋譜的典範,是施襄夏一生心血的結晶,可與《桃花泉弈譜》媲美。因此書原文是文言口訣,字句深奧,圖勢較少,錢長澤為之增訂,配以圖勢,集成《弈理指歸圖》三卷。 施襄夏死後,他的學生李良為他出版了《弈理指歸續篇》,這本書的《凡遇要處總訣》部分,幾乎總結了當時圍棋的全部著法,是部全面論述圍棋戰術的著作,是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十分少見的精品。這些口訣,都是施襄夏平生實戰和研究的心得,句法精煉,內容豐富。以范西屏、施襄夏為代表的康熙、乾隆時代的棋藝水準,是整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范為海內弈家第一,惟施定庵差相亞。
然施斂眉沈思,或日昳未下一子;而范應畢,輒歌呼睡去。

施范之後,又有所謂「十八國手」(一般指任渭南、僧秋航、董六泉、錢貢南、黃曉江、陳德堂、周星垣、李湛源、楚桐隱、潘星鑒、申立功、金秋林、施省三、沈介之、林越山、賴秀山、李崑瑜、徐耀文等活躍於嘉、道、咸、同四朝之棋手),但棋藝水平已比二人為低。前面提及的胡鐵頭胡兆麟棋力很強,大刀闊斧,喜歡大砍大殺。但他畢竟敵不過范西屏。有一回他與范西屏對弈,下至中局,他己窘迫之極,無奈之中,他謊稱有病便離開了,但他並未回家,而是直奔施襄夏處求教去了。當他返回來,繼續下這盤棋的時候,不料范西屏大笑起來:「定庵人還沒來,棋先來了!」實際上,胡鐵頭的棋始終比范西屏差二子。

比范西屏差二子的棋手還有李步青,但他的棋頗受范西屏稱贊。據吳修圃《弈理析疑》說,范西屏五十二歲時,在金陵遇見李步青授二子下了六局,結果各勝三局。兩年後,兩人又相遇在蘇州。這時的李步青已經可以讓先了,而且,互有勝負。由此可見李步青的棋藝進步很快,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除了胡鐵頭,當時還有一位被人稱為「金剛」的棋手,他叫童和衷,十四歲時已有棋名。開始與范西屏對弈,范尚讓三子,不久,就只能讓二子了。童和衷棋風精悍而有魄力,故有「童金剛」之稱,是位很有潛力的青年棋手,可惜未過不惑之年就病逝了。

上節提到的豫園亂局認大師的倪克讓,也是當時頗具功力的棋家,他名世成,上海人,《清代軼聞》等書中較詳細地記錄了他的生平。他父親倪載岩是位秀才,在家教書之餘喜歡下棋消遣。久而久之,倪克讓從觀棋中有所領悟,以後他和別人下棋,勝者居多。據說池下棋踫到難處時就仰面望天,可一落子,別人就無法對付。所以當時有人說他的棋藝是「天授」的,一回,有位人稱「弈品第一」的大官路過松江,聽說倪克讓的棋名,特把他召來對弈。倪克讓成竹在胸,連贏了他二局。倪克讓的名聲因此更大了,《軼聞》中還提到,倪克讓為人古怪,終生未娶妻室。生活極為簡樸,家中只一木床,每日坐在床上,客人來訪,他竟能一言不發,人們都說他有些「痴」。不過他的棋藝確實精湛,越到晚年越發神妙,江南無敵手。只是在范西屏面前,他仍需授四子。

圍棋棋運由盛轉衰

清道光以後,政治腐敗,經濟落後,文化衰退,圍棋的命運日益艱難。

道光即位之初,中國正面臨最重的內外危機。在內清王朝經「康乾盛世」後已經走下坡,史稱「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現在吏治腐敗,武備張弛,國庫空虛,反清鬥爭頻頻;在外,西方列強勢力東侵,鴉片荼毒國民。道光頗想有一番作為,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圖中興。他雖然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以儉德著稱。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煙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

道光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使他寢食不安。最後下決心嚴厲禁煙,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斤,在虎門當眾銷毀。是歷史上規模最大、銷毒數量最多的一次。

虎門銷煙也引發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係。道光二十年年六月,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面,鴉片戰爭 (1840-1842) 爆發。

戰爭伊始,道光帝認為英軍不堪一擊,但隨著戰事的發展,英軍圍困珠江口、攻佔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為震驚,忙派琦善等人與英軍談判。最後對外妥協,將林則徐、鄧廷楨、楊芳等抗戰派查辦,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然而,英軍並不滿足於此,他們繼續對虎門、寧波、廈門等地進行攻擊,並於一八四二年攻佔吳淞。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與英國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等。此後,清政府又與法美等國簽定了中法《黃埔條約》和中美《望夏條約》,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一日不堪於一日,圍棋棋運亦然。清末棋手水平與前代相比,已大為遜色。名家如釋秋航、潘星鑒、申立功、任渭南、金秋林、楚桐隱、李湛源、周星垣、董六泉、徐耀文、陳子仙、周小松等,距范西屏、施襄夏尚有相當一段距離,關於這一點,王蘊章在《天香石硯室弈選•序》中說:「余嘗竊論夫弈之盛衰矣!弈莫盛於有清一代,而其衰也,亦於有清一代為最。極盛於施、范,中衰於陳、周。非施、范能盛之,陳、周能衰之也。施、范生於國家全盛之秋,民豐物阜,心無外騖,一枰黑白,若將終生,其以弈名世也固宜。降至陳、周,世變稍稍丕矣。士或懷才不得逞,則奔走為衣食計,手談坐隱,餘事蓄之,有能與陳、周敦槃玉帛狎主齊盟者,已視為登峰造極而不可復進。若更責以迤、范之絕詣,則駭且走耳!」較深刻地揭示了棋事衰落與世事敗壞的關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18-12-2008 18:28:2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十一章 數著殘棋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山清康熙末年至嘉慶初年,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為圍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當時的棋壇霸主,以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襄夏為代表,被稱為「四大家」。清人鄧元穗說:「本朝國弈,以梁、程、范、施為最著,范、施晚出,尤負盛名。四家之弈,高深遠計,突過前賢。」這四個人可以說是代表了我國古代棋藝的最高水平,由此形成棋壇空前興盛的局面。

梁魏今,又名會京,山陰人。他被列為四大家之首,並非因他棋藝最高,而是因他年齡最長,出名最早。據考,他大約生於康熙前期。 梁魏今自幼學棋,年青時曾與徐星友比試多局,互有勝負,不相上下,程蘭如擊敗徐星友馳名棋壇後,梁魏今和他也有過較量。鄧元穗從兩人對局中輯出十四局,編入《四大家棋譜》,其中程勝十局,梁勝四局,但勝負都不懸殊,有的僅半子之差。 梁魏今中年以後,曾教授過范西屏,施襄夏,這兩位後進者也都說少年時受梁魏今教益良多。范西屏十餘歲時,梁魏今曾授以三子。雍正八年,梁魏今在湖州又授先與施襄夏對弈。

梁魏今可說是四大家中的師長,而范、施二人青出於藍,棋藝超過了梁魏今。 梁魏今的棋風,以奇巧多變為最大特點。施襄夏在《弈理指歸•序》中言:「奇巧勝者梁魏今。」

四大家之二程蘭如,名天桂,又名慎詒,字純根,新安人。他比梁魏今小十餘歲,比范、施二人大二十餘歲。 據《乾隆歙縣志》記載,程蘭如是著名棋手汪漢年的同鄉。他從小拜棋手鄭國任為師,學成之後,鄭國任就不再與其談論圍棋了,《揚州畫肪錄》說,程蘭如不僅圍棋全國第一,下象棋也是國手水平。

程蘭如二十歲左右已聞名天下,前面已提到,當時他作為後起之秀在京與年過花甲的徐星友對弈十局,大勝而歸,從而成為全國第一。但若干年後,他又被施襄夏和范西屏戰敗,棋聖地位又被他們取代了。

程蘭如的棋風特點是穩重有力,施襄夏概括為:「以渾厚勝。」 乾隆十九年九月,程蘭如年逾六旬,但仍「豐神閑靜」,他與新秀韓學之,黃及侶,在揚州晚香亭對弈一月有餘,選其中十五局,由「蘭如評騭為譜,以志一時之雅集」,這就是《晚香亭弈譜》。這是程蘭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價值的古譜之一,施襄夏曾「盛推此譜與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為弈學大宗」。

范西屏(又作西坪)是四大家中的佼佼者,在袁枚的《范西屏墓志銘》和畢浣《秋學對弈歌序》等詩文中,對他的生平都有較詳細的記載。 范西屏名世勛,浙江海寧人,生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范西屏的父親是個棋迷,直下到家道敗落仍未盡興。可惜棋藝始終不高,只把這一嗜好傳給了兒子,范西屏三歲時,看父親與人對弈,便在一旁呀呀說話,指手畫腳了。

父親見兒子與己同好,甚是歡喜,唯恐兒子和自己一樣不成氣候,當下帶兒子拜鄉裡名手郭唐鎮和張良臣為師,棋藝日見長進。不久,兩位老師的棋力都不及他了。父親又送他拜山陰著名棋手俞長侯為師。俞長侯棋居三品,有這位名師指點,范西屏長進更快,十二歲時就與俞長侯齊名了。三年後,西屏竟已授先與先生下了。他與先生下了十局,先生完全不能招架學生的凌厲攻勢,均敗在學生手下。從此,俞長侯不再和他下棋。他十六歲時,便成為聞名天下的國手。

范西屏學成時,正值雍正、乾隆年間。他和俞長侯同住松江,受到棋藝家錢長澤的盛情招待。十餘年後,范西屏再訪松江,幫助錢長澤,「晨夕參研」成《殘局類選》。

范西屏出名之時,天下太平,大官們多閑聊無事,他們爭著拿銀子請強手與范西屏較量,以此為樂。當時棋林高手梁魏今、程蘭如、韓學之、黃及侶都紛紛敗在范西屏手中。棋手胡兆麟,人稱「胡鐵頭」,棋力甚兇猛,也常是范西屏手下敗將。

當時能與范西屏抗衡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不過,據各種史料記載來看,施襄夏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靈活,兩人對弈,施襄夏常鎖眉沉思,半天下不了一子,范西屏卻輕鬆得很,似乎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甚至應子之後便去睡覺。有一回對局,范西屏全局危急,觀棋的人,都認為他毫無得勝希望了,必輸無疑。范西屏仍不以為然,隔了一會兒,他打一劫,果然柳暗花明,七十二路棋死而復生,觀棋者無不驚嘆。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鄉,年齡又相仿,未出名前,兩人常在一起下棋。後來他們相繼成為國手,便分道揚鐮,各奔前程,相聚時便不多了。

據《國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話,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師對弈十局,可惜這十局棋的記錄現已失落。乾隆四年時,范、施二人受當湖(又名平湖)張永年邀請,前往授弈。張永年請二位名手對局以為示範,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當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現存十一局。

「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傑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同代棋手對其評價很高。錢保塘說:「昔抱樸子言,善圍棋者,世謂之棋聖。若兩先生者,真無愧棋聖之名。雖寥寥十局,妙絕千古。」鄧元穗認為這十局是棋中「至當」。

在當湖,范、施除對弈外,主要是教張永年和他的兒子張世仁、張世昌下棋。張氏父於都能文工弈,棋達三品,有「三張」之稱、范、施教其間,與三張授子對局,後選出了精彩的二十八局,刻成《三張弈譜》一書。 范西屏和施襄夏棋力遠在眾多棋手之上,能與他們對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手者如張氏父子,授子後方可開局。當時受棋者從二子到十一子不等。凡讓子者,均稱指導棋,是當時培養後進的一種較為實際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范、施二人都親自面授了不少門徒,為發展圍棋事業做了很大貢獻。

范西屏棋名已聞達四海,他的學生畢沅曾寫了一首長詩《秋學對弈歌》,其中有這樣一句:「君今海內推棋聖」。那時,范西屏還不到四十歲。

范西屏晚年客居揚州,當時,揚州是圍棋的中心之一。范西屏居此期間,學生卞文恆攜來施襄夏的新著《弈理指歸》,向范西屏請教。(卞也是施的學生),范據書中棋局,參以新意,寫成棋譜二卷。揚州鹽運史高恆,為了附冀名彰,特以官署古井「桃花泉」名之,並用署中公款代印此書。這就是《桃花泉弈譜》。范西屏在揚州還寫了其它圍棋著作。

范西屏晚年還不斷下棋。《墨餘錄》記載:嘉慶初年,范前往上海。當時上海第一棋手是倪克讓,其次是富加錄等人。倪克讓不屑與他人對弈,富加錄等人則在豫園設棋局與四方棋手下棋賭錢。范一日來到豫園,見有人對弈便看,見客方將輸,便給他出主意,旁邊人不高興了,對范說:「這是賭博,旁觀者不能多話。你既然會下棋,為什麼不自己來決一勝負呢?」

范西屏笑了笑,從懷裡取出一大錠銀子,對歡人說:「這就是我的賭注。」看到這麼多銀子,所有的人都眼紅了,紛紛爭著要和范對弈。范接著說:「我下棋於不怕別人說話,你們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對局。」棋沒下到一半,對手們已經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了。於是有人趕緊去報告富加錄。富加錄趕到,范西屏坦然自若,先授先三子與他下了一局,富加錄輸了。范西屏再讓,富加錄還是輸了。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來最後的援兵倪克讓。倪克讓聞風而至,一見面,二活沒說,伸手弄亂了棋盤,告訴眾人;「這是范先生,你們哪是他的對手!」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上海的富豪們紛紛請他教棋。范西屏在西倉橋潘家授先四子與倪克讓下了棋,觀棋者把對局情況記錄下來,編成《四子譜》一書。

范西屏卒年不詳,1797年後史料上還有范赴滬對弈一事的詳細記載。 范其人耿直樸實,亦不求下棋之外的生財之道。有了錢財,也將一半分給同鄉中的困難人家。袁玫對他的為人盛贊不已,說:「餘不嗜弈而嗜西屏」,認為那些「尊官文儒」都不及范西屏人品高尚。

范西屏的棋風,前人有不少總結。棋手李步青曾對任渭南說:「君等於弈只一面,餘尚有兩面,若西屏先生則四面受敵者也。」這是說范西屏全局觀念特別強。李松石在《授子譜•序》中談得更為詳細,他說:范「能以棄為取,以屈為伸,失西隅補以東隅,屈於此即伸於彼,時時轉換,每出意表,蓋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從全局著眼。具體手法就是「時時轉換,每出意表」。這種手法不少棋手都有領教,評價甚高。

施襄夏說:「范西屏以遒勁勝者也。」鄧元穗說:「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西屏崇山峻嶺,抱負高奇。」畢沉在《秋堂對弈歌》中,也這樣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風:「淮陰將兵信指揮,矩鹿破楚操神機。鏖戰昆陰雷雨擊,虎豹股粟瓦尾飛。烏道偏師方折挫,餘子紛紛盡袒左。忽訝奇兵天上下,當食不食全局破。」

清代棋藝家李汝珍談到四大家時曾說:「此四子者,皆新奇獨造,高出往古。而范尤以出神入化,想入非非。」對范西屏如此高的評價並非偶然,他不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經驗,而且有所創見,有所發展。這從他寫的《桃花泉弈譜•序》中,可以看出,在這篇《序》裡,他先談到下圍棋「實用心之事」,他自己「自髫年愛習前賢之譜,罔不究心。」接著,他談到了明代棋壇的情況:「有明作者,皆渾而不舉,言先後,言虛實,言向背而已,」這是棋譜家的缺點,也是棋手的缺點。他又談到清朝初年的棋手:「國初弈樂園諸公冥心孤詣,直造單微,於先後之中生先後,虛實之中生虛實,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極,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過前人。」然後,他又談到了他這一代棋手:「至三十年來,國手則不然,較大小於毫釐,決存亡於官冥。交易變易,時時存一片靈機;隔二隔三,處處用通盤打算。數至此,盡心至此,」范西屏認為,圍棋之所以這樣不斷向前發展,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其不坐困千古也」。這充分說明范西屏不迷信前人的創新精神。李松石還說過這麼句話:「范於弈道,如將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戰無不勝。」

范西屏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並不認為圍棋發展到自己這幾就停止了。他認為圍棋的發展是無窮無盡的。他說:「以心制數數無窮頭,以數寫心心無盡日。勛生今之時,為今之弈,後此者又安知其不愈出愈奇?」可見這位圍棋大師的胸襟是很寬闊的,對圍棋事業的發展也是充滿信心的。 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譜》二卷,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價值最大的古譜之一,這本書,「戛戛獨造,不襲前賢」,內容異常豐富、全面,精闢地記載了范西屏對於圍棋的獨特見解。此書則一出版,便轟動棋壇,風行一時,以後重刻版本很多,二百年來影響了無數棋手。

清代棋壇另一高峰當推施襄夏了。施襄夏名紹暗,號定庵。生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他也是浙江海寧人,與范西屏是同鄉。《揚州畫肪錄》上說,范、施二人係同母異父兄弟,此說未必真實。施襄夏在為《弈難指歸》寫的自序中較詳實地記載了他的生平。

施襄夏從小就讀於私塾,是個老實、文靜的孩子。他父親是位雅士,擅長詩文書法,也畫些蘭竹之類。晚年退隱家中,常焚香撫琴,或陪客下棋。施襄夏念完功課,便坐在父親身邊,看他撫琴下棋。漸漸地,他對這棋藝發生了興趣,開始向父詢問其中的道理。父親對他說:「學琴需要‘淡雅’,而不能‘繁枝’,學棋需要‘靈益’,而不能‘沾滯’。你瘦弱多病,學琴好些。」於是施襄夏開始學琴了。不過沒過多久,父親發現兒子對圍棋的喜愛甚於琴。當時,比施襄夏年長一歲的范西屏從師俞長侯學棋,到十二歲時,已與老師齊名,這使施襄夏十分羨慕。父親便也把他送到了俞長侯門下。

施襄夏不甘久居人下,他在俞長侯那兒,先生授先三子教了他一年,他便能與范西屏爭個高下了。施襄夏十一歲那年,老師帶了他和范西屏到杭州,拜訪當時已七十八歲的棋壇名宿徐星友,徐高興地與兩人授三子對弈,並仔細講解,且各贈一冊自著之《兼山堂弈譜》,二人受益很大。

施襄夏二十一歲時,在湖州遇見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蘭如,兩位長者都授先與他下了幾局棋,施襄夏從中又悟出不少道理。

兩年以後,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們同遊硯山,見山下流水淙淙,都很興奮。梁魏今對施說:「你的棋已經下得不錯了,但你真的領會了其中奧妙了嗎?下棋時該走的就得走,該停的就得停,要聽其自然而不要強行,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雖然刻意追求,然而有‘過猶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來你仍未脫一先的水平。」施襄夏細細體會了這番深刻的議論,意識到自己以前好高騖遠,走了彎路。從此,施襄夏一變往日棋風,終於成為一代名師。
秋。(v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18-12-2008 18:28:48 | 顯示全部樓層
張澹如對圍棋的貢獻

張澹如,名鑒,其上代以經營絲、 鹽起家,為南潯劉、張、龐、顧四大巨富之一,在江、浙、 滬及香港、歐美有產業。但澹如能成為民國時期棋界後台,不僅僅因為他財力雄厚,而且他還有一些政治背景。他的哥哥張靜江,早年曾以巨款資助孫中山先生從事推翻滿清。辛亥革命勝利後,張靜江以黨國元老的資格, 一度出任國民政府代理主席,後改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張靜江夫婦

靜江在日本嘗從長濱彥八四段學棋,後與高部道平受四子。他有時在上海的寓所舉行棋會,招待中日棋客。張澹如則比乃兄更熱衷于圍棋,他的棋力不弱,落子迅捷,不加思索,高部道平初來時讓他三子,後減至二子。澹如於國內棋界交游極廣,每日在上海威海衛路寓內招待棋友,從下午2時起,供應豐富晚餐,來者不拒,但亦以高手及知名人士為限。國內棋客來滬之熟稔者,常按月致送津貼,資助生活,使之能夠潛心研究棋藝。例如嘉興名手王子晏初到上海,澹如聘請為「証券交易所」會計,但只是挂名支薪,使子晏成為從事棋藝的「專業棋手」。對於那些生活沒有著落的高手,可謂功德無量。

澹如還創辦圍棋組織,邀新老棋手會弈,并設對局彩金,由賬房逐日登記按月分發。使棋客既有一定收益,又有高手指導,棋藝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不僅如此,澹如還有意識地廣收日本棋譜,提倡中國棋手研究日本新法。他經常邀請和接待日本高手來訪,支付旅費和對局酬金,促進中日圍棋交流。例如1929年7月瀨越憲作、橋本宇太郎訪問上海,1930年4月小杉丁、篠原正美訪問上海,都由張澹如在家室接待,并安排與中國棋手對局。

出入張門的高手,除王子晏外,還有魏海鴻、潘朗東、吳祥麟、陳藻藩等人。

當段、張二氏聲勢鼎盛時期,南北知名棋客,不入段門,即入張門。實際上形成兩大圍棋活動中心。開始時界限分明,彼此之間也進行過激烈角逐。20年代末,王子晏高踞南方棋界首席,無能匹敵。北方棋界頗不服氣,曾推派顧水如南下挑戰,未能得利。1930年又推派劉棣懷南征,獲得快勝。

劉棣懷不打譜,不用常規,以扭殺見長,素有「劉大將」之稱。他知子晏對定式極熟,官子尤精,若按部就班,平穩弈去必輸無疑。所以一上來就扭住攻殺。子晏素來認真,往往白日鏖戰,夜間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但他患有肺疾,體力不支,給果被劉棣懷打下擂去。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北棋客串連日久,彼此互相影響聲援,界限也逐步溝通。段祺瑞于1936年去世,前已述及。張澹如也因體弱多病,于40年代 初期杜門謝客。自此之後,國內知名棋客失去兩大靠山,生活艱難,各奔東西,自謀生路,棋壇的情況愈顯凋敝。

總之,民國時期,我國的圍棋衰落,「振興」二字是談不到的,但是在二三十年代,依賴段祺瑞和張澹如的贊助支持,尚能維持一種小康的局面。在政府方面無力顧及圍棋事業的情況,這種私人的貢獻更有其難能可貴之 處。

近代圍棋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自發性質。國家無力支持,沒有象日本棋院那樓的全國性組織,沒有國家規定的正式比賽,也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因此茶館就成了棋手們 最經常活動的地方。

上海的茶館棋座由來已久,至清末民國期間則更趨興 旺,這是由於各地的棋手逐漸雲集上海所造成的。 清末民初,棋手們大扺集會於南市樂圃廊玉液清和松風樓等處。後來外地名手越來越多,又因軍閥混戰,政局常有變動,華界感到不太安全,便以租界為護身符,廣東路的「文明雅集」遂成為過滬名手擺擂登龍之處。該處樓面寬闊,軒窗臨街,登樓入室,便有茶水送到,圍棋之外,還有象棋;其它還有提鳥籠的,吃講茶的,有閑階級專來泡茶聊天的,從午後至昏黑方散。

「文明雅集」歇業後,繼之者有 「西園」、「龍園」、「天蟾」、「西洋樓」、「中鑫樓」、 「大羅天」、「凌雲閣」、「品芳」等,都是當時較為著名,配有棋座的茶館。

職業棋手,尤其是一流高手為了謀生,常在茶館擺擂施教,大凡職業高手自其有相當的吸引力,不但業餘愛好者願意前來求教或觀棋,其它高手也會自動尋上門來,以棋會友,廣求同好。久而久之,茶館也就戌為固定的、熱鬧的圍棋活動場所。

一個初來茶館的人,因人地生疏,只作旁觀。但時日既久,人們知道你是為下棋而來,使會有不速之客在你身邊就座,并主動招呼,相邀對弈。這些人大多是職業棋客,以賭彩為生。怎麼賭呢?即由雙方按慣例,臨時商定輸贏一局得若干錢,同時又計算輸贏子數,每一子為若干錢,兩者相加即為一局之彩金。如雙方互有勝負,可以按局單獨兌現, 亦可彼此扺銷。但職業棋客既以此為生,能贏不能輸,贏了照收不誤,輸了或暫欠或甘脆不付。

大扺職業棋手的水平總 要高出許多,故能操縱局面,對贏棋較有把握。而一般愛好者為了增長棋藝和覓得對手,又不得不按這種陳規陋習辦事,故可將這類賭彩視為學棋而付的「學費」。一般平穩的 對局,每盤勝負不大,彩金自少。對于職業棋手來說是多多益善,因此他們往往把局勢搞得天下大亂,強攻胡殺,硬去吞吃下手的棋。下手偶然失誤,活棋變為死棋,便成大負,需付的彩金便相當可觀。嚴格地說,這種下法不能視為教棋或學棋,只是一種賭博而巳。因此職業棋手往往對水平較高的請益者心存顧忌,避而不與他們下指導棋,因與他們下未免多勞少得,從謀生的角度看不值得,這自然是把藝術當作商品買賣了。

茶館中的「跑堂」也往往由略懂棋藝的人擔當,他們這類人物不僅僅是茶館的服務人員,也是棋座的組織者,周旋于棋客之間,巧于應付,對當時茶館棋座的發展也起了一定 的作用。

前面所述清末民初來上海的圍棋前輩,大多是茶館棋座的常客。其中主要有英星垣、趙育甫、張樂山、王彥青、汪雲峰 等人。張樂山、王彥青在滬擺擂時,每局潤格索價很高,這是因為他們是名手,身份自然不同凡響。汪雲峰 在上海 時,每日必去茶樓,到即拉人對局,性格爽朗,不計較黑白高下,眼明手快,善于等待對方漏著而取勝。旁觀者一般都喜歡快棋,因此對他很有好感。但這些茶樓中的高手大多上了年紀,很快便趨于凋零。在新舊交替之際,茶樓中忽然出現一位綽號「小顧」的青年,哄動了棋壇,此人便是後來成為棋界領袖的顧水如。

顧水如,名思浩,江、浙之間楓涇人。水如與乃兄月如,幼年在當地名師指導之下,使有相當基礎。後來去北京,191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他結識了本因坊秀哉、 廣瀨平治郎、瀨越憲作等人學習圍棋。歸國後,得到《時報》館主人狄平子支持,在報端特辟附刊,登載棋局棋話。水如并將林元美八段的《棋經眾妙》公諸同好--這是一 部死活譜棋名作。他又用出題徵答的方式,先將棋勢登出,讓讀者思考,隔幾天刊出答案。後來又去北京定居,為段門座上 =客。日本有些高手訪華,因為多是舊識,常與招待聯繫。晚年居滬,多次召集同好租屋,舉辦棋室。

1916年前後,上述前輩棋手中,除唐善初碩果僅存外, 其它巳大多不見了。茶樓中後繼之職業棋手,比較高級者有吳祥麟、潘朗東、丁公敏等人。

此時茶樓中又發現新星,屢戰屢勝,當者披靡。這位新星即是王子晏,名咸熙,嘉興人。初從吳祥麟受九子,逐步升至對子,終乃超越。棋風穩健細致,尤精官子。當時澹如家中,日本名手絡繹到來,在滬諸強者迎戰,敗退居多,獨子晏能應付,二三十局中,勝率達三分之二以上,為日方所贊許,稱贊他是南方棋手中的第一人。
陶審安,浦東人,王子晏同輩密友。浦東僻處海濱,沒有高手可以請教。審安便自購日本棋書,擺局鑽研,熟識日本新式著法,居然自學成才,達到當時一流水平,與子晏分庭抗禮。他倆為切磋棋藝,用通訊方式下棋,將彼此著子按 次序寫入棋格紙,互相郵遞,從1922年8月開始,至1926年2月,經三年半,創歷史上對局時間最長紀錄。審安通日語,工文辭,曾為新聞報撰寫「東籬弈話」,介紹日本棋界情況。

抗戰中,諸職業棋客,有些已經故世,其存者依然靠此營生。引人注目者,有個綽號「白袍小將」的董文淵,杭州人,家貧失學,十餘歲時便在茶樓露面,他既無師承,又不看譜,接戰中時出巧著。開始時與魏海鴻等受三子,不多時便與爭先,繼而漸至突破,惟以行為失檢,人每望而遠之。

上海的私人棋會

茶樓是大眾化場所,設備簡陋,人聲嘈雜。有些封建士夫名流,自高身價,以為和下層社會往還很不光彩,便在自己華屋中舉辦棋會,招邀同好。早期最知名者,有李子干、李威如兄弟。他們是合肥巨室,席豐履厚,每逢會 集,高明滿座。子干曾將宣統元年以前的對局,印為《手談隨錄》這時日本新法初來,他們已不用座子,雖技術尚未諳熟,但也可窺見新舊交替著法一斑。

就局譜的內容分析, 子干和當時強手在受先階段。威如較差,他和《圍棋入門》著者徐去疾是棋友,曾在西伯利亞共事,都為中西棋藝交流的先輩。

《手談隨錄》載有公弈一局,黑白雙方共10人,白方是李子干、杜伯謙、鄭歡侯、吳子猷、朱叔莊(當時規例,白方先行),黑方是林貽書、蔣幼士、王子蓉、周詩庭、林新猛。《手談隨錄》中載有對局的人,還有丁禮民、蒯禮 卿、陳子俊、常中卿,周五雲、汪雲峰 、朱性存、張踐初、張彩亭等人。其中李子干、林始書、林新猛、丁禮方、蒯禮卿屬於士大夫名流類型,汪雲峰 、陳子俊、周五雲屬職棋手,而朱性存、張踐初、張彩亭三人棋藝不高,只是一般業餘愛好者。從此也可見這個棋會參加者的基本情況。

民國以後,上海的私家棋會逐漸增多,其中著名的,莫過於張澹如家的棋會,前已述及。張門棋客中有一位陳藻藩。字硯香,福州人。清朝馬江船政學堂輪機系畢業,任上海江南造船所副所長多年,工詩善畫,每以名流自詡,公共場合不輕易露面,但他偶爾參加其它私人棋會,有時在海軍聯歡社邀友手談。

其棋藝參合中日新舊之法,諳悉棋理,雖不常下棋,一時諸名手無以勝之。有時有人慕名登門邀請,他必先問:「你還約何人同席?我不喜歡著饒子棋,很乏興趣。」當告以有顧水如、劉棣懷、王子晏、魏海鴻諸名手在場,則大悅,許以必到。他曾與日本著名棋手瀨越憲作受二子一 局(未終局),采用摸仿棋之著法,在受子局中頗為罕見。

棋界名手有不到茶室,而在家自行設局指導後進,風格特殊者,有郭翁同甫,名曾量,福建人,賃屋于滬西趙家。 郭翁之棋,純用舊法,嘗謂日本新式布局各佔地盤,每避扭殺,鬆懈不足觀。郭翁擅長饒子, 每局必殺,頭緒紛紜,下手每至驚慌失措,於劣勢中轉勝。在老一輩棋手中,郭同甫的這種著法比較典型,即對棋理不屑一顧,每以扭殺見長。但在日本新法大行之際,郭翁仍持反對意見,也可算是棋界的守舊派。

郭翁雖善饒子,但遇對子局 如王幼宸、汪振雄諸名手,則應付很為費勁,因王、汪均熟諳新法并有實力,不易乘隙。某年在襄陽公園茶室,難得外出露面的郭同甫與名手汪振雄交鋒,觀者如堵。郭翁本來面目,精心結撰,殺著累累,而振推則毫不在意,隨手應答,郭翁仍多方施設,如行荊棘叢中,終難展布所長。可是王、 汪饒二子者,郭可饒四子,因此後進為求增長實力,聞風而,來者絡繹不絕,郭翁亦諄淳善誘,毫無倦容。

抗戰時期,上海的棋會愈益增多。這時的棋會與前期、 中期不問。前期、中期只以一二處為中心,集名手於一堂,範圍較狹。這時的棋會則由集中轉為 分散,由多戶輪番主持。現將其中較為著名者介紹如下:

當時活躍于棋壇的,有一位張衡甫,藝品較顧水如、魏海鴻等約差一先。但他只是業餘愛好者,家有恆產。他的活動分兩方面,一是辦理棋會,一是編輯譜錄。棋會的名稱為「豳風社」,時將局譜送刊布。衡甫在招待處每月舉行數次比賽,記數升降,并拉攏一些工商界人士捧場。與「豳風社」同聲相應的,有名手王志賢主辦的「坐隱弈社」。

志賢於古譜深有研究,曾編《忘憂清樂集》和《玄玄棋經》校訂本,手書精校。他在《生報》撰寫了大量棋語,每星期發刊一次。此外還有定式、布局、官子等常識。 另有鄭少峰、劉子長就旅社辟棋座,編印《圍棋月刊》,惜乎只是曇花一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18-12-2008 22:2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支持 樓主苦心
但  長蛇甘....
睇完都死人  囧
可唔可以長話短說
訓ZZZZZ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7-1-2009 14:42:24 | 顯示全部樓層

因为一个软件,我们分手了

跟我一起相处五年的男友就因为一个软件,和我分手了。我从来没想过我们之间的结局会因为一个软件而终结,但事情就是这样真真实实的发生了。

我跟男友认识五年了,他长相很一般,家里也没什么钱。大学我们就认识了,还相处过一年的时间,我的第一次也献给了他,当时还天真的要和他结婚过一辈子。

后来他退学,离开了校园,说是因为家里的原因不得不退学去外面找份工作供弟弟上学,女人最容易被感情冲昏头脑,我曾经一度要闹着退学跟他一起,一起工作。家里死活都是不同意,妈妈还放出话要和他小子在一起就等她死,同学也劝我仔细想想,是啊我的自身条件也不差父母都在国企有稳定工作,我168,长相也还算对得起观众,找什么男人不好,非要找一个缀学的穷光蛋。

我又在学校待了1年,我们分开后他没有给我打过一次电话,我忍不住拨通了他的号码,那熟悉的一串数字却传来了对方已停机的叫声,好长一段时间我情绪很是失落,他怎么这么没有良心,后来我交了好几个男朋友,想要自己忘记,多到自己都数不过来了。当然还有一些Z爱的事情,也只有那个时候心情才会完全放松。大学就这样堕落的结束了。

毕业后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和几个朋友对钱在A城刚了一个小贸易公司,我是学网络营销的,想让我去帮帮忙。我一口就答应了,毕竟我还是最放不下他的。

见面那天他说现在资金紧缺就不请我在外面吃饭了,他在家做给我吃,顺便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我到了他家,他一把抱住我说他还是爱我的,这一年他每天都在想我,却不敢给我打电话,觉得自己配不上我。他一直在算着我毕业的时间,毕业尝试着拨通我的号码,没想到竟然接通了。我一下子就哭了,这些年我的号码一直舍不得换,也不很少关机,就算没钱也要借钱把电话欠费交了。我们那天聊得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着对方什么也没有说。然后我们脱掉对方的衣服,做了那个事情,我很顺从,感觉这好像是理所应当的一样。但这次他那家伙变得更长、更粗、更有力量了。

第二天我去他公司看了看,真的很小的一个公司,整个公司只有三张桌子几个电话,其他什么都没有。我了解到他公司的困境后,虽然我也只是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但还是坚信我一定能帮到他的。我利用学校里学的,竭尽所能的工作着,公司网络营销的全部都是我来做的。我为他公司制作了网站,在论坛发帖子、把供应信息发送到供求等网站。没想到的是网络竟让成了他公司客户的主要来源。

一年后,他的业务慢慢好了起来,但还不至于说赚到大钱,而我每天的工作依然是发发帖子、发布一些信息、在维护维护公司的网站。他曾经开玩笑的跟我说:原来营销这么简单啊,每天上网发发信息就可以了,人人都会。

后来公司有招聘了两个员工,和我的工作一样,就是在网上发布信息。他整天忙着在外面拜访客户、请客户吃饭,我整天呆在公司。一天也只有早上半个小时也晚上能够在一起,他晚上回家很晚经常在十点以后,回家后倒床就睡,有时候甚至整夜都不回家,问他在干什么,他就说陪客户玩了一晚上。我问他有没有跟客户去找小姐,他说工作需要有时候为了做成生意要请客户去那地方消费,但自己绝对不碰小姐的。

虽然我相信他,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有时候晚上想他了给他打电话,他总是匆忙说两句就挂电话,说是正在和客户谈生意不方便。

生意越做越大,员工也越来越多,公司也搬迁换更大的地方了。我每天的工作还是发帖、发信息,重复、乏味,让人心烦。

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一个叫“推广小助手”的群发软件可以自动在网上发帖、发布供应信息,心想这下好了,有了这个论坛群发软件,再也不用做哪些让人头疼的发帖工作了。我把软件拿给他看,他很快就决定购买一套,说是送给我的礼物。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分手的导火索,我越来越清闲,每天打开那个软件就什么也不用管了,而且发送的数量远远比之前手工发送的多太多了。没天能发送几万个帖子。那段时间他生意好的不得了。我整天上班还可以看看新闻、看看电影什么的。

几个月后,公司再次搬迁,搬到了一个非常豪华的办公楼,面积也很大,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而我则和其他员工一样坐在大厅里,我和他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和他在一起这么久了,我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但他重来不跟我谈结婚的事情,我又一次小心翼翼的问他说我们结婚吧,他却笑道,这么早啊,他还小,还要闯事业,他的意思是30岁以后再结婚。但我等不了了,等他30岁我不就高龄产妇了,他根本就不考虑我的感受。

都说男人一有钱了就会学坏,他还是那样天天回家很晚,甚至连续几天不回家。我一个人在家,忍不住去想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为什么不考虑一下我的感受。

我偷偷拿到他的手机,发现里面和一个叫青青的女孩的短信都很恶心,短信里还说他现在女朋友(也就是说我)整天闲着没事,吃白饭,老是缠着他,很烦,那女孩叫他老公别烦我和你在一起很开心。我一下子就傻了,头都大了,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整整一个星期我心痛如刀割一样,脑子里不断回响着“整天闲着没事,吃白饭,老是缠着他”这句话。有时候躲在公司的卫生间里偷偷的哭。晚上睡不好觉。

他冷冷的问我怎么了,这几天脸色这么难看,我也只好说昨天失眠没睡好。他要离开我了怎么办,难道就是因为那个推广小助手的破软件,让他觉得我已经不重要了吗?

我决心一定要向他问明白,我问他手机里的短信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却火了,说我没事儿翻他手机干什么。知道什么叫隐私吗。我又问他那个叫青青的女孩是谁,他一巴掌打在我脸上,后面的事情我真的写不下去了,我的心在滴血,他把我赶出家门…………

最终我们还是分手了,虽然我极力想要去挽留,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缕青烟,当你本能的伸手想要去抓住,挥动手臂带来的气流却把这缕纤细的烟雾完全冲散。

我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会这样,他永远都不知道我在他手机上看到了什么内容,而那些内容又多么伤人。就是那个推广小助手软件惹的祸,要不他也不会说我整天闲着没事儿,吃白饭,那个软件的网址http://www.不明廣告.com 有没有黑客能把它给黑掉,不要让他再害人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Nakuz.com |網站地圖

GMT+8, 7-7-2025 03:17 , Processed in 0.026912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