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6-10-2009 17:03:20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而家可以整一部吉姆,不過冇人整,因為5實用又貴
我本身刀係高達迷,我好鬼鍾意高達,但係眼見家下d小朋友被基佬同F精英洗腦,令高達步入衰忘之路,我先會開呢個post,如果大家覺得我有「肉」高達,我向各位say SORRY
正題:
18米高的人型機做出來在大氣圈內運用絕對會是垃圾.
運動性高? 快? 裝甲厚?
全部都是動畫中虛構的想像.
人型機要移動全部都是看引擎出力和使用這出力的效率.
但是因為腳太長, 力距太長, 做成出力需要同重量的坦克5倍以上才能做到同樣的速度.
即是效率只有坦克的20%.
裝更強的引擎上去?
那為甚麼不把這個引擎裝在坦克上,
得出的強化效果還是5倍的強化?
現在坦克的引擎大概為1200kW出力,
18米高的人型機要裝6000kW才能及得上現代的坦克,
但是坦克如果裝6000kW的引擎就會有遠比現在為好的表現.
閃避能力好?
移動速度都不及坦克了,
想怎麼閃避?
裝噴射器? 坦克也可以裝,
同重下產生的推重比一樣,
閃避能力一樣.
用手來瞄準較快?
對, 但是因為構造複雜, 同技術下瞄準的準確度會較低,
而且承受後座力的能力也較差, 做成火力低下的弱點.
現代坦克炮台每秒轉動速度為40度,
也沒有多慢.
裝甲可以厚?
一部和坦克同重的人型機,
裝甲重量一樣,
在同樣的裝甲技術下,
為甚麼人型機可以裝甲更厚?
而且同重的情況下,
人型的表面積較坦克大約2~3倍,
平均裝甲厚度應該是只有一半甚至三份之一以下.
攻擊力上面也提到了,
人型機手部複雜, 不能承受後座力,
攻擊力會比坦克主炮為低,
如果用飛彈, 那根本就不需要人型, 坦克一樣能用.
人型機還有一大缺點,
就是高.
現實中, 3米高的地面載具都被罵太高易被人發現,
但是3米高還能躲在一般建築物和森林之中,
地型高底起伏較多的也很好躲,
18米高一座塔那樣的人型機,
全世界沒有多少地方可以躲,
移動時根本就是超級大靶.
更高能看更遠,
但是同時亦代表敵人可以在更遠的地方看到您.
而且敵人在暗您在明, 誰能先發動攻擊不言而喻.
要有人型機,
一定不可以18米高,
最極限6米已經很過份,
最好3米以下.
不然就是要在宇宙戰利用其AMBAC功能才有用.
但是這也不限人型,
兩肢三肢四肢都可以.
人型兵器根本就冇用
機械人要手掌黎做咩?
如果機械人用手掌拎武器 不如用人類步兵重好
人類用手掌拎野 係為左方便生活
機械人要手生活咩?用手掌拎大型武器根本冇用
只需加上武裝就得(固定武器)
講陸上 人類雙腳都唔見得靈活
移動速度更加慢...用腳不如用行帶式或許輪胎式重好啦
作為武器 唔係計較外型(雖然都會設計得靚d)
重有
機械人既手掌關折真係易整?
手掌關折 包括手指
都要用高精密零件整 而且唔堅固
唔好話神高玩拳頭
連拎重型武器都=廢左隻手
基本上, MS不適合大氣圈內的戰鬥.
這無容置疑.
只有對軍事不認識的人才會覺得MS勁.
很多人不明白在邏輯上, MS可以用的技術也能夠裝在傳統兵器上面,
不論任何時代, MS也不可能比戰機快(外型阻風), 裝甲亦不可能比坦克厚(手手腳腳全部是弱點)
用腳來移動速度也不可能比得上履帶和車輪, 用彈跳的做法出力需求也遠大過直升機,
用噴射的話, 坦克都可以裝噴射器, 不是MS的特權.
以軍事角度來看, 價錢在戰機之下, 坦克和直升機之上, 機動性, 運動性, 攻擊力, 防禦力都在坦克之下,
攻擊力因為後座力問題不可能比坦克強, 就算一樣口徑也沒有那麼高的準確度.
防禦力方面, 弱點太多, 表面積太大, 不可能裝到成部坦克那麼厚的裝甲.
機動性方面, 單向高速移動用腳一定比不上同技術下的車輪和履帶, 不信的人可以試試和三輪車賽跑, 載多兩個人都快過您.
運動性方面, 如無噴射器不可能四圍跳, 您可以裝噴射器坦克都裝得.
單一部直升機就已經完全能做到MS能做的東西,
實在沒有生產和開發的需要.
人型機在地面唯一的可行性, 就是做2~6米的機體, 只能打巷戰, 最好可以攻入室內,
完全只可以做強化服, 不是甚麼代替裝甲部隊的.
優點在於能帶比人更重的裝備, 轉身半徑比坦克和裝甲車來得少(轉身半徑最少都有上方看下去的對角線那麼長)
但是, 如果到了宇宙, 人型機就有立足之地(有語病 XD)
AMBAC不是說笑的, 而是真的有意思,
宇宙作戰沒有所謂的傳統機體, 一般預測都是球體和錐體,
主因是球體力距短, 轉身快, 打纏鬥戰非常有利.
錐體則是前方截面積少, 被擊中的機會少, 不過武器還是能主要向前瞄,
推進器都向後噴, 加速度大, 放棄轉身速度只取一擊脫離戰術, 大致上和現代戰機差不多.
但是, 球體的缺點在於無論任何一邊都那麼大截面積易被人擊中,
錐體的缺點則在於只能作出一擊脫離戰術,
搞到最後可能變成兩軍互放一堆錐體機出去炸掉對方母艦然後回航發現沒得回航大家同歸於盡.
所以需要一種更為有效的宇宙纏鬥戰用機,
這種機體需要能夠易於轉身, 亦易於改變方向.
這時候, 主噴射器整個獨立於主體, 能夠作出超過270度向量噴射的設計就出現了.
在地球上還不怎麼樣, 因為可以利用空氣作為媒介轉身,
但是在宇宙中需要極盡全力的省推進劑, 整個推進器轉動比起只轉噴嘴來得更有效利用推進劑,
相對地只是用電較多, 不過電不太需要省, 所以問題不大.
只要能作出兩段式關節, 甚至可以做到360度所有方向都能推進噴射.
然後為了易於攻擊各方向敵機, 武器自然也是要能向各方向發射, 作出兩段式的炮台也同理能對360度球體作出差不多沒有死角的攻擊.
這就是龍型宇宙作戰機體的概念.
這種機體省推進劑, 能夠單純用肢體轉動來作出轉向和攻擊,
而且在正面時亦有非常少的截面積.
不過, 這種機體的缺點就是最高推力只能是當時最大的推進劑的推力,
而且攻擊範圍還是有一定的死角,
最麻煩的是改變方向的推進難以使推力通過重心, 使得機體易於進入迴旋運動.
於是就發展出兩個推進器以及兩枝機械臂來控制武器的版本,
加上個主體, 自然就變成了人型, 也就是MS...
戰場不需要汎用性, 沒有人會要求戰機上天下海陸戰無所不能, 因為那會使戰機價錢貴到不合乎效益.
打仗永遠是該地型的最高適性機來打是最有效的, 甚麼都能做只是周身刀無張利,
到了別人的戰場就只有挨打的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