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只 會 認 同 某 些 舊 有 封 建 思 想 下 的 老 夫 妻 是 沒 分 離 的 代 表
但 記 得 是 舊 有 ...
hinhin2006 發表於 29-10-2011 00:25 
愛情如果只是感覺, 10年內, 無論對方是什麼人, 感覺多數會消失或大打折扣, 所以俗語有說「七年之癢」。科學家說愛情的感覺是腦裡面一種化學物質 (苯 乙 胺 醇)所引起, 而你見到或想到你所愛的人, 可以使到這種物質分泌, 但這種物質不會長久分泌, 對於同一個人, 這種物質只會分泌大概4-5 年。(小月的話:聽說男生能維持的更少於4年)加上一些外來因素, 可以長些或短些。但這種物質可以在你還到另外一個新對像時, 又再會重新分泌, 所以其實人也只是受感觀控制的生物, 愛情如果單靠感覺, 這世上沒有一生一世的愛情, 結婚就變得很多餘, 而且自欺欺人了。
結論就是
單靠愛情是不能維持下去
就像我之前說的
不把愛情轉化為親情
總有一天會曲終人散
以下附上一著名哲學家柏拉圖的一個小故事 希望你能體會~: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甚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不回頭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驚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
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甚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杉樹林走一次,不要回頭地在途中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充滿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柏拉圖回答老師:「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婚姻。
再附上一些關於愛情轉化為親情的資料:
男女間因為有了 愛情才選擇了婚姻,但激烈的愛情在進入了婚姻以後都會隨著生活的瑣碎,原有的激烈的愛情逐漸地轉為平淡,夫妻間便以一種類似于親情的方式更深刻的滲入到家庭根基中,有了這般難以割捨的親情,不管是因習慣的的變化還是情感的衝擊,婚姻從本質上可以說是堅如磐石的。為什麼遊蕩在婚外嘗試偷情的男女,大多數都不會選擇放棄原有婚姻的原因,除責任、良心、面子等因素以外,結成的親情是最主要的因素。
應該說夫妻間有了親情是婚姻的成功,在婚姻裏的愛情轉化為親情也是一個必然趨向,當兩個陌生的男女經過了美妙的戀情,最終牽手步入了婚姻之中,面對的是創建漫長的家庭共責。生活中少不了的財米油鹽、贍養老人、培養孩子等等全壓在了夫妻的身上,於是,少了昔日的親昵和浪漫,多了生活的真實和瑣碎。而就是在這些平凡而矛盾、艱辛而幸福、相斥而相融中,不知不覺地使原本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男女有了勝於血緣關係的親情。
婚姻其實就是愛上一個人,然後結合到一起,然後是生兒育女,然後是工作生活,然後是敬老育小,然後是天天看著對方的臉龐皺紋形成白髮叢生,然後就那麼天天相守著,吃飯,睡覺,聊天,變老。可就是這樣看似一種平淡中的相守,能夠走到頭也是不容易的。他需要愛情、親情、愛情加親情的演繹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的是一生一世。
所以我絕不贊同只有在封建制度下才會沒分離
再者在封建制度下 三妾四妾都是理所當然
有多少對夫婦能像小說般寫的一生一世一雙人
最後 聽說愛情有以下6個時期:
1.萌芽期:這階段的考驗是常因為不知如何跨出第一步或不知對方是否喜歡自己而困擾
2.熱戀期:這是第二階段‧熱戀期是被此愛得最盲目,卻又最享受的戀愛階段‧此階段看到的盡是對方的優點,愛得瘋狂且熱烈‧這些日子回憶日後會成為承諾期後最佳的回味甜品‧
3.發展期:熱戀過後,戀愛幼苗能否成長開花結果?過了「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印象整飾時期之後,這個階段的考驗是加深彼此的了解,投入感情,同時也保持理智,認清對方。
4.質疑期:當雙方都相當熟悉,知道對方的長處與優點, 可能會有「他或她是不是我最適合的人?」類似的質疑。
5.適應期:當接受了優缺點,釋除了疑惑,為求感情繼續健康發展,雙方需誠心調整與學習 (小月的話:就是這個point了...如果只有愛情 所有的容忍也會有個時限。但只有親人才會能夠包容你的所有缺點~~~所以這個期也就是把2人的感情慢慢轉化的時期吧!)
6.承諾期:當雙方適應良好,也逐漸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模式和習慣,雖然仍會有摩擦出現,但已進入較穩實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