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日本手機遊戲APPS下載] 手機遊戲專區 熱門短片

型男索女 
查看: 1921|回復: 0

[轉]《通天神探 狄仁傑》導演徐克的十大俠義經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6-10-2010 15:35: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 1979年 《蝶變》
本片被譽為「香港新浪潮」的代表影片之一,有別於過去一招一式的傳統武俠電影,它著重推理懸疑加上徐克擅長的奇幻武俠,加上劇情的曲折難解,在當時的確不太討好,票房的失敗是可以理解的,雖然作為新手的徐克導技未盡成熟,但是大膽創新的拍攝手法現在看來還是頗有勇氣,快速剪接以及鏡頭多特寫都是過去鮮見的。

此外《蝶變》的武俠風格被視為「未來派武俠片」,沒有刀槍不入的鐵布衫只有鐵甲武士裝,沒有掌風神功只有機關火藥。片中也看到兼雜中外電影的風格,「殺人蝶」的構思與手法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希區考克的驚悚片《鳥》,人物造型(鐵甲武士裝)與蕭瑟氛圍營造也很有日本武士電影的味道 。儘管未盡理想,但《蝶變》的敘事風格確立了他往後的創作之路。

2. 1983年 《新蜀山劍俠》/ 2001年 《蜀山傳》
改編自還珠樓主大作《蜀山劍俠》的《新蜀山劍俠》。徐克終於大手筆施展他心中的奇幻武俠世界,本片的意義在於他當時引進了美國特效專家到香港,培養出一批香港電影人員,對於後來的香港特技技術發展有極大的意義。

在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電影在技術上的高難度可想而知,徐克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奇幻仙境,藉由天馬行空的神話,更能夠將想像力發揮到極致,仙山奇峰、人魔大戰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都很可觀。飛簷走壁大量弔鋼絲的戲,讓這個神話武俠更有想像空間,一幕眾人吊鋼絲齊飛的鏡頭在當時還破了香港影史紀錄。

2001年徐克再度重拍新版的 《蜀山傳》,拜電腦動畫技術的發展,過去難以達到的視覺效果,都能天衣無縫的呈現,雖然就創意故事及時代意義 《蜀山傳》是不如《新蜀山劍俠》的,但是光是人物造型及美學搭景,其實本片做得更有質感更精緻,在當時來說還是具指標性(拿了兩座金馬獎)。

3. 1986年 《刀馬旦》
嚴格來說本片不算武俠功夫電影,但這部結合愛國題材與女性主義的電影,靠著俐落的動作與京劇身段、俠義的江湖精神,把它算作是武俠功夫電影也不為過。

電影背景設定在民初軍閥割據時期,一個戲班意外牽扯到政治暗殺的計畫當中,由鐘楚紅、葉倩文、林青霞詮釋的三名女子各有鮮明性格,雖然新藝城式的嬉鬧雜耍與講究感官娛樂的成分,讓本片帶有濃厚的商業色彩,但是熱鬧非凡的場面設計與徐克一貫的「犬儒式」暗喻嘲諷,還是令人玩味。片尾一幕「八仙過海」,將京劇動作與追逐槍戰融合在一起,是叫人難忘的影史經典橋段。

4. 1987年 《倩女幽魂》/1989年《人間道》/1991年《道道道》
這部電影並非由徐克親自執導的作品,是由武俠片第一武指之稱的程小東擔任導演,徐克退居監製一職,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電影快速凌厲的節奏感、憤世忌俗的言志性、善用新特技的大膽創意,在在都是徐克鮮明的作者手痕,導演程小東充其量也只是個執行者罷了。

美術大師奚仲文打造的虛無縹緲人鬼世界,黃霑創作的精采配樂,日本特攝片般的誇張道具都讓本片加分不少。《倩女幽魂》融合多種類型於其中,唯美浪漫的人鬼戀情、插科打渾的喜劇橋段、飛天遁地的套招動作(尤其是千年樹妖與道士間的大鬥法),完全迥異於李翰祥導演文藝氣質派的古典美學。

徐克打造的《倩女幽魂》可稱得上是雅俗共賞、老少通吃的商業之作,當時還破天荒囊括最佳劇本等四座金馬獎,為此類電影畫下了里程碑。之後的《人間道》、《道道道》延續的類似風格,但水準已相去甚遠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Nakuz.com |網站地圖

GMT+8, 7-5-2025 04:14 , Processed in 0.021302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